台東擁月星宿
住宿資訊
最新消息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搭配行程
好站連結
餐飲服務
交通指引
選 單
台東擁月星宿
住宿資訊
最新消息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搭配行程
好站連結
餐飲服務
交通指引
比西里岸部落(白守蓮部落)
緊鄰在三仙台北側有一處很純樸的阿美族部落-「白守蓮部落」,又稱「比西里岸部落」;比西里岸Pisirian是阿美族語,有放羊的意思。部落原本位於現址後面山坡,1947年颱風侵襲後,原本部落遭受嚴重損毀,故遷移到山腳下的海邊定居。 原本平淡無奇的靠海小漁村,2006年部落社區發展協會開始推行寶抱鼓,凝聚了社區共識,以巨大的漂流木為支架、茅草為屋頂,搭配不規則狀的白牆規劃出...
水族生態展示館
水族生態展示館位在台東縣成功鎮的新港漁港旁,隸屬於行政院農委會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,館內擁有台灣獨一無二的水質維生系統設備展示區,深層海水注滿三層樓高的水槽,有著鯊魚、魟魚及鮪魚等東部迴游性魚類。此外館內並展示淡水魚類、貝類、珊瑚礁魚類、章魚及水母等海洋生物,還有一隻重達八十公斤的保育類赤蠵龜,並設有觸摸池供小朋友親手碰觸,近來更成功以人工繁殖方式復育小丑魚,具有保育教育及寓教於樂的功能。
三仙台
三仙台位於成功東北方約3公里處(11號省道112K處),其地質屬都巒山火山集塊岩,因海水侵蝕,使得岬角逐漸斷了頸部,形成離岸島,三仙台最具特色的八拱紅色跨海步橋,造型奇特,島上除了有段傳神的八仙過海故事,這兒的海域魚類、動植物生態豐富,也是著名的磯釣場所,玩家們到此一遊也不妨安排2小時上島遊覽,欣賞壺穴,海蝕洞,海蝕溝、海蝕凹璧等特殊地形。
金樽陸連島海灘
金樽陸連島海灘位在台東縣東河鄉,區域範圍包含金樽漁港、白沙灣海灘及金樽周圍的峽谷,有小海灣、沿岸礁、岩壁、沙灘及漁港等景致,而「金樽」則是因為海灣形狀似酒杯而得此名,另外還有「錨島」或「錨狀礁」的別稱。金樽陸連島是台灣唯一一個正在生成的陸連島,擁有秀麗的原始景色,在綿延三公里的沙灘後,有著三十至五十公尺的陡岩峭壁,遊客可沿著觀景休憩區及木階梯到海灘,假日時常有遊客到此進行賞景及釣魚等休閒活動。 ...
男人石
「男人石」位於台東縣成功鎮,高約18公尺、直徑約15公尺的石灰岩大巨石,因型狀相似男人的陽具而得名。傳聞早年有對男女跑到三仙台幽會,被呂洞賓撞見,呂洞賓拔劍怒劈,男的飛到石雨傘附近成了男人石,女的落在長濱鄉成了現在的八仙洞。 近來成功鎮公所規劃環石步道,搭配9根可轉動的石雕陽具(轉陽輪)和以竹子和茅草打造的願賜洞,成為遊客祈求婚姻、求子、財運、事業和健康的新景點。 ...
玉長隧道
「玉長隧道」位於台東玉長公路上,於2007年6月正式通車,成功縮短玉里長濱兩地的往來交通時間,原先約需耗時兩小時的車程,通車後可縮減至30中即可抵達兩地。 隧道貫穿海岸山脈,總長2660公尺,為全台第五長的公路隧道,擁有特殊的天然排風效果,更採用東高西低的排水設計,不但為台30線上唯一的隧道,更是全台第一條橫越貫通海岸山脈的山岳隧道。接近隧道口的公路旁設有觀景台,擁有...
成功漁港
成功漁港位於成功鎮港邊路19號,為東部海岸最大的漁港,附近海域因黑潮經過,使漁業蓬勃發展。每年3月底至6月是漁產最豐盛的季節,而每年10月東北季風吹起,就是旗魚的盛產季節,遊客可飽啖經濟實惠的海鮮料理。近來成功漁港配合海洋觀光發展,也開啟了賞鯨之旅。
東河橋風景區
東河橋風景區位在台東縣東河鄉,東河橋為連結成功鎮及東河鄉的新舊橋樑,橋下的溪流為馬武窟溪,溪流中散佈有白色石灰岩巨石,舊橋為保留橋下的巨石,一半為支架式,另一半則為拱橋式,相當特殊,在新橋完工後舊橋已不開放通行,進而成為觀光勝地,傍晚時橋身兩側的燈光亮起更是美麗。因橋樑位於溪流出海口處,還可眺望太平洋的壯麗景致。東河橋的北端還設有凌停、公廁及停車場等設施供民眾使用。
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
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位於成功鎮信義里新村路25號,管理處佔地約有17公頃,背山面海,地理位置絕佳,向北望去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,向南望去可見綠島。 管理處內不但提供遊客諮詢服務,也提供遊客服務中心、阿美民俗活動中心,多媒體簡報室和、東海岸環境資源展示館、戶外表演場等等,遊客可前來參觀。
成功鎮海濱公園
成功鎮海濱公園位於成功港口北方約一公里處,這裡原本為垃圾掩埋場,鎮公所後期便改建海濱公園,公園除了可以聽聽浪聲吹吹海風,更可享受戲水之樂,並且欣賞三仙台及石雨傘的自然風光。
泰源幽谷
泰源幽谷位於東河鄉東河村北邊。從東河橋沿東富公路深入海岸山脈,即可看到有世外桃源之稱的「泰源幽谷」,周圍被三列山嶺所包圍,形勢完整封閉的地理區,因峭壁斷崖拔地陡起,氣勢懾人。到泰源除了可以品味野菜山產,享受田園生活外,遭遇的河流作用所雕塑的特殊地形,更是值得觀察。
阿美族民俗中心
阿美族民俗中心位於成功鎮信義里里新村25號,是東海岸唯一保存阿美族屋舍搭芧為頂、立竹為壁特色的地方,阿美族傳統建築的格局及用途,包括祭場、祭屋、家屋、眺望台及表演廣場等,以及可容納1000位觀眾的戶外表演場。 部內還設有遊客中心,是遊覽東海岸不可錯過之地,展覽室內介紹東海岸自然與人文景觀,多媒體簡報室定期播放精采的簡介影片,以及解說教育服務等,皆忠實地重現。
石雨傘
石雨傘位在成功鎮北方10公里的海岸,長達一公里左右的海岬,又稱為「石空鼻」,石空鼻景觀奇特,上下岩石質地不同,(上方較堅硬為珊瑚礁岩,下方為較弱的礫岩),長時間的侵蝕結果,形成了下面較細,上面較粗的模樣,因而產生狀似雨傘外形,又稱為「石雨傘」。 此外,為於公路的西側,聳立了一塊造型特殊有趣的石灰岩柱,當地俗稱為「男人石」。
宜灣天主堂(卡片教堂、宜灣長老教會)
原本的宜灣教堂只是普通的木造結構、水泥瓦頂的禮拜堂,1974年風災被摧毀後重建,採磚造平房結構,由賴明德先生設計。部落參考了聖誕卡上的教堂圖騰,建造了一模一樣的哥德式建築。正面看來華麗精巧的教堂建築,繞到側面就可以發現原來教堂的正面結構只有薄薄一片,因為參考卡片上的圖騰,加上建築結構薄如卡片,因而被稱為卡片教堂。 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,以白色外牆為基底...